首页>客户服务>反洗钱>反洗钱专栏

提升反洗钱监管国际化水平

时间:2016年12月21日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9月5日落幕的杭州G20峰会上,国际金融监管成为重要议题。国际金融监管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之一就是近年来频频引人注目的国际反洗钱监管合作。总体来看,中国反洗钱监管体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法律体系待完善。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金融业反洗钱法律体系立法内容薄弱,部分条款不能适应时代需要,处罚难以形成有效威慑。随着国际社会对金融业反洗钱监管的日趋严密,特定非金融行业,包括房地产业、博彩业、黄金珠宝业、律师业、注册会计业等领域日益受到洗钱侵蚀,引起国际反洗钱界高度关注,对现行反洗钱法规提出了挑战。 
  第二,国际合作力度较为薄弱。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跨境资金流动逐年快速增长,混杂其中的腐败洗钱、贸易洗钱、投资洗钱等,均对我国反洗钱监管国际合作提出了严峻考验。由于目前欧美主导的法律体系、司法制度等仍然占据国际主流地位,对我国追缴流出的巨额非法资金提出了新课题。 
  第三,新兴金融业态监管亟须加强。互联网金融日益改变着传统金融业的疆域,也对反洗钱监管带来了新挑战。各类影子金融机构、金融衍生品、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互联网支付等新兴金融领域大大拓宽了洗钱通道。这些新兴金融业疆域不受地理时空限制、交易匿名性、费用低廉、交易环节众多、支付便利等特点,大大增加了反洗钱监管的脆弱性,其洗钱风险日益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第四,反洗钱监管国际话语权缺失。反洗钱监管涵盖了经济、管理、法律、情报、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需要强有力的学术科研指导。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反洗钱监管领域学术科研起步晚、成果少,导致其对我国反洗钱监管实务工作指导不足。国际反洗钱组织,如FATF等发布的各类指导文本、评估报告虽不具有法律执行效力,但其成果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以FATF第四轮互评估为例,其对成员国的反洗钱监管评估结果直接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引用,重要性日益突出。 
  全面提升我国反洗钱监管国际化水平,可以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以“风险为本”理念革新我国反洗钱监管制度政策指引。FATF出台的“风险为本”理念,是全球反洗钱监管理念的一次重大调整,具有划时代意义。围绕着洗钱风险评估的监管理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构建了基于洗钱风险评估的反洗钱监管体系。我国需高度关注、跟踪研判国际洗钱趋势,紧紧围绕国际毒品交易、国际贸易、互联网支付等高风险洗钱领域,评估精准科学的洗钱高风险区域,为迎接FATF对我国开展的第四轮反洗钱互评估奠定基础。 
  二是构建“洗钱数据云”,实现我国反洗钱账户监管智能化的数据支撑。全面提升中国反洗钱数据监测分析中心大数据分析与监控水平,逐步整合金融、贸易、海关、外汇、商务、质检等行业,建立一个跨系统、跨平台、跨数据结构的监测平台,消除各个“信息孤岛”。针对传统的跨境转账、国际贸易融资、国际离岸金融中心交易、现金密集型行业等国际公认的反洗钱监管脆弱性领域,建设境内外资金流动关键领域的立体智能监控。各类跨境交易高风险机构和个人账户需要严密监测,包括账户身份、功能使用、交易时间、交易金额、交易频率、交易地理位置、账户资金流向、账户支付方式等交易数据。 
  三是以深度的国际监管合作推动我国反洗钱监管变革。密切关注我国跨境洗钱流入主要目的国和地区,加强情报共享、数据交换、司法引渡等双边合作。指导、推动国内金融机构境外分支机构定期与国外反洗钱监管当局加强双边协调,逐步适应所在国和国际反洗钱监管制度,维护自身经济利益,树立我国金融机构良好的国际形象。鼓励、支持国内学者参加FATF等国际反洗钱组织的各类研讨会、论坛,参与制定相关国际反洗钱指导报告,维护国际主权利益,提升我国反洗钱业国际监管的话语权。